东莞指南网提醒您:
[ 镇区首页 ]
  凤岗 — 镇区特色 — 凤岗镇旅游资源

 

凤岗镇旅游资源
信息来源:* 点击次数:547 发布时间:2006/1/17 11:27:38
 
   1、凤岗揽胜。 
  凤岗地处沙县城关,在沙溪之北、群山之南。山环水绕,地灵人杰,风景独特。相传,古时境内茂林修竹、古树苍天,七峰叠翠、十里平流、瀑布洞天等自然风光十分诱人,曾使许多凤凰流连忘返栖落山岗,故史称“凤林岗”。又传,城区沙溪河段古时有条镇溪之“虬龙”(有角的小龙)出现,故俗称“虬江”,沙县城关简称“虬城”。宋代名相李纲任国史编修时,因上书国事被贬到沙县,谪居期间常泛舟河上(国史编修别称“太史”),故虬江又名“太史溪”。虬江两岸,北靠凤岗山,南临凤凰山,真可谓龙凤呈祥各镇一方,故历代八方乡里有赞誉“虬城是灵山宝地”之说。这座美丽富饶的山城,自古就盛产木材、笋纸、茶叶、香菇等特产,又是周边各地物质集散贸易区,故素有“金沙县”之美称。
 旧时的“沙阳八景”有七景在镇区内,现有的各类旅游资源占全县13个乡镇的40%。沙溪上下游弯多水急,滩礁密布,进入镇境后溪面顿时开阔,从大洲到古县河水波平如镜,有“沙阳八景”的 “十里平流”之称。沿着“十里平流”逆流而上,两岸自然景观星罗棋布:性天峰高崇入云,石径二十八曲拾级而上,凤景独特;七峰叠翠,碧浪起伏,倒影沙溪,美如名画;凤凰山形如巨鹰卫士矗立府前沙溪南岸,山上为栽有百种树木的森林公园与东面七峰叠翠、南面的沙阳乐园和凤凰湖交辉映衬,景色宜人;大洲淘金山巨石卧佛、玉女洗头盆、仙人脚印等形象逼真;洞天岩摩崖石刻、枕流石等别具一格,引游人流连忘返。闽东南沿海最大的城隍庙、被南宋名相李纲称作“寓轩”的兴国寺、灵卫候邓公(邓光布将军)祠、明代古城墙、宋左司谏陈了斋(陈灌)祠堂、北宋“闽学四贤”之一罗从彦(罗豫章)祠,以及性天庵、宝严寺、三圣庙、观音堂、景福堂、栖云寺、定光禅院、定光阁等佛教寺庙和玉皇阁、关帝庙、赞化宫(吕祖庙)、元天上帝庙、通天大圣庙等道教圣地,建筑别致,古色古香。北宋“闽学四贤”之一罗从彦、明代花鸟名画家边文进,清朝具有“范青天”盛名的范天杨都是凤岗人,现沙一中校园内“兴国寺”还是李纲在沙居住之处。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县城建设讯猛发展新村建设日新月异,八、九十年代村镇两级总投资近亿元,建新村20个八十余万平方米,安置住宅5600余户;县城三桥飞架南北,大街小巷焕然一新,公益形象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挺拔屹立。最高的大楼为矗立滨河路全高为21层、75.9米的绿园大酒店;最美的楼为西山村投资兴建的矗立于步行街中心具有欧陆风情的万福隆商业综合楼;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建筑精美欧式,堪称“三明后花园”的鸿图新城,城处县城中心,占地15.5万平方米,总建筑达21.39万平方米;步行街、小吃街、文化街、府前广场与滨河两岸的绿色地带、沙阳乐园、凤凰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集商贸购物、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美丽画卷。
 境内所有景点,以打“面的”、摩托载客或乘人工三轮车,从火车站或汽车站出发,费时不超20分钟即可到达。
2、全国最大整体石雕卧佛——省级名胜风景区大洲淘金山

位于县城西部1公里处,海拔501米,总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40余处。宝刹名山高僧、奇石珍树古佛,是集休闲、朝圣、悟道的绝佳选择。
 景点始于宋代,盛于元、明两代,宋名相李纲、大理学家罗从彦、农民起义军首领邓茂七等都在这里留下足迹,名人摩崖石刻共有30多处。景区林木茂盛,树种有200多种,拥有国内罕见的连片生长的千年铁树群、胸围达2米多的宋时桂花树和梅花六角丹等珍稀树种。登上山顶可远眺北沙溪和县城全景。山上有华夏第一整体石雕卧佛,全长38米,卧佛后衬着的山群似一 尊约4公里长的绿色大卧佛,山与佛浑然一体;千古名刹定(或锭)光禅院和佛教圣地——佛光洞是佛教文化历史上著名的惭愧祖师潘了拳出家、悟道之地;燃灯古佛绽光佛腾云驾雾常现身、化身为民“打长年”、洞天岩前巧示李忠定(李纲)等等,留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淘金山可望建成中国第六大佛教名山,即锭光佛道场。现任福建省闽候雪峰寺首座法师、广东汕头市证果寺和梅州市兴宁县神光寺住持的著名高僧释圆澈法师经常前来探访指点。沙县文化历史丛书《佛迹贤踪》分别载有“淘金山风情”11则、“锭光佛佛迹”5则、“潘了拳传奇”11则、“名山宝刹”4则以及与淘金山有关的高风先贤6则,可称之为沙县乃至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

3、宋闽理学家罗从彦纪念馆

位于城西南路346号(旧时劝忠坊马坑地段)的“豫章贤祠”,于1997年农历八月十三日罗从彦诞辰925周年学术研讨会时落成。该祠现有大殿、前殿、厢廊保存较好,总占地1715平方米,建筑面积621.66平方米。
  罗从彦为罗姓迁沙始祖、唐元和十五年自江西(旧时豫章郡)出任沙县尉的罗周文的第十二世孙,故俗称“豫章先生”,字仲素,生于南平市罗源里,父母双亡后,自元符三年(1100)开始,变卖田产,徒步求学,宋神宗熙宁五年,迁往先祖居所虬城西部洞天岩讲学。从师杨时二十几年深受教诲,尽得不传之秘;后传李侗(朱熹之师)、朱松(朱熹之父)等学生,并著有《孟语师说》、《韦斋记》、《遵尧录》、《台衡录》、《中庸说》、《议论要语》、《二程龟山语录》等论述;他以潜思力行,任重诣极而著称,“严毅清苦,笃志求道”,是闽学发展中的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 
  宋绍兴二年(1132), 61岁的罗从彦以特科进士出任广东博罗县主簿,宋绍兴五年(1135)卒于博罗任上。淳 七年(1246)南宋理宗皇帝追赐溢号“文质”,故后人尊称罗从彦为“文质公”。元至正元年(1341)罗从彦五世孙罗天泽在沙县城西洞天岩罗从彦旧居遗址建“文质公祠”;明嘉靖十一年(1532)延平府推官徐阶将祠堂迁往城西劝忠坊(原西门外马坑曲尺头),改设“豫章贤祠”牌匾,此为福建最早之豫章祠。后于明崇祯四年(1631)和清光绪念九年(1903)进行了两次修葺,历经百年损毁,1993年由罗氏后裔集资修缮,基本保持原貌,并辟为“沙县罗从彦纪念馆”,(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张延发亲笔题词制成横匾挂于大门口上。 
  馆内珍藏罗氏宗族、家族谱若干,文质公著书多卷,元至正元年建造的祖神牌位一块,“清康熙皇帝玉玺”等匾额四块,1997年建造的罗从彦塑像一尊,以及历代先贤的简介和美籍华裔工商联合会会长罗文正与朱镕基、江泽民、克林顿等名人的合影巨照若干张。由县政协文史委主编的《闽学贤人罗从彦》专辑已于1997年3月正式发行;《沙县罗从彦纪念馆落成纪念册》将于2003年9月下旬出版;在罗文正等罗氏后裔支持下,《中华罗氏通谱》正着手编辑,编纂委员会就设于馆内。

4、入闽始祖邓光布将军祠

邓氏光布公,字明远,号南津,河南光州固始人。其貌魁伟,勇略超群。唐僖宗朝授殿中侍御史,奉命随王入闽后,初任侯官县,后为崇安镇将,继封剑州路将军,定居沙县,为入闽邓氏始祖。至今发展了四、五十代,其后裔已达15万余人之多,几乎遍布福建各地,部分定居于江西、浙江、江苏和台湾等省区。 
   唐末不靖,百姓深受动乱之苦。将军莅任,勤于戌守,巡视各邑,治乱安民。为据险固守,与汀州参军摄沙邑事曹朋谋,将县治从古县 至扬 坂(现县政府所在地),广施仁爱,邑安而业兴,民皆德之,与曹明同被民间尊奉为“开县始祖”。后外寇犯境,将军率部御之,中流矢殁,隆葬于七都芹菜盂(今南阳乡大基口村)。 
  邑人感念将军功绩,设其神牌于县衙(即将军旧居)内祭祀。时唐帝追封为灵卫侯,宋宣和五年(1123)朝延加封为显应侯。为便民祭,乃建祠于虬溪南岸凤凰山麓,通称将军祠,亦称灵卫侯祠。南宋建炎元年(1127)和元朝元统元年(1333)先后御赐“武显八闽”、“威镇闽邦”二匾,赫赫显祠。历代均有修葺,明崇祯年间,遭寇焚毁。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后裔聚资重建,1996年因县城建设和205国道扩建,后裔再次聚资加高基面2.9米、南移靠往凤凰山7米、东移13米与玉皇阁比邻,按古建筑原样葺新。地处城南水南路25号,占地688平方米,建筑390平方米。 
    将军祠恢弘典雅,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内塑将军披胄巨像,设邓肃、邓茂七、邓子恢等后裔名人馆,荟萃古今楹联,已初具规模。为入闽邓氏后裔寻宗认祖之根。


        
Copyright© 2004-2020 东莞指南网 版权所有
 公司名称:东莞市易进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地 址:东莞市虎门镇太新二街君晖大厦417室
电 话:0769-8512 9515 (10线)     联 系 人: 伍先生     客服热线:130 3883 5218(微信同步)
业务邮箱:sales@jxwj.cn  客服邮箱:kefu@jxwj.cn  技术邮箱:supply@jxwj.cn
樟木头分组地址:东莞市樟木头镇新城市广场8栋5A 电 话:0769-8512 9515 (10线)